发布时间:2020-09-25
李长军(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大家应该都知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这样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当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不得随意丢弃垃圾。”固废处理,一般固废处理, 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工业固废处理,
不要小看这句话。环保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垃圾分类也是如此。我所在的复旦大学可持续行为研究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明确垃圾分类投放的主体责任是实施社区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居民要认识到垃圾分类是自己的事,每个人对自家产生的垃圾的分类投放是有责任的。其他各方,包括保洁员、物业、志愿者等,有各自的职责和辅助行为,但都不能完全替代居民承担这份责任。早年大家忽视了这一点,出现居民过分依赖保洁员、物业兜底的情况,效果不佳。但我们看到上海非常有魄力地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点明了主体责任,这一年多来居民行为改变对社区分类表现的影响有目共睹。固废处理,一般固废处理, 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工业固废处理,
上观新闻:有人提出,对不分类或是乱扔垃圾的行为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您怎么看?
李长军:我认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其实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在没做之前,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垃圾分类投放很复杂、很脏,就像“小马过河”,因为没经验、不熟悉,所以会担忧和恐慌。但等到自己真正体验并且有所感悟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么做并不麻烦。自己积累经验,再去好的社区参访学习,维持现有的垃圾分类设施(清晰的标识+垃圾箱房可达),就水到渠成了。固废处理,一般固废处理, 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工业固废处理,
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上海已经跨出了从0到1的这一步,即把不会的人教会,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未来怎么办?如何在未来的5年、10年内维持并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固废处理,一般固废处理, 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工业固废处理,
国外确实有一些促进垃圾分类的强硬手段,比如韩国首尔,依靠监控探头和罚款来推行垃圾分类。这么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无法将成果持续维持在一个高水准阶段,现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提醒我们,当垃圾分类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应该慎重使用更严厉的惩罚措施。从学术角度而言,行为的发生和行为的维持完全是两回事,理论基础、影响因素都不同。未来继续推进垃圾分类,不单单要靠硬件设施和惩罚机制,更多需要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目前这类研究还比较缺乏。固废处理,一般固废处理, 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工业固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