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
一站式废弃物管理处置服务

搜索

香港六宝典资料大全港澳宝典服务热线:

400-920-3830 

13636688820    


我是分类列表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张总

香港六宝典资料大全港澳宝典

400-920-3830

点击按钮,与我们取得联系吧!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国环联2021(第八届)固废资源化高峰论坛在沪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1-04-26

       2021年4月19日,中国环联2021(第八届)固废资源化高峰论坛在沪隆重召开。论坛主题是“垃圾资源化,助力碳中和”。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协会会员单位、相关领域企业代表、有关新闻媒体代表等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论坛由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徐进军、著名环保人士黄小山先生主持。论坛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围绕着碳减排社会背景介绍了在此背景下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和“碳中和”,并通过对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的碳减排能力的综合研判提出各类处理方式中替代化石燃料发电量或再生资源利用量越多,其碳净减排能力就越大,当采用碳净减排工艺技术的比例越高,垃圾处理行业对碳减排的贡献就越大,并就此提出宏观政府层面和微观环卫企业层面实现碳减排的建议。他提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的垃圾处理产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家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着眼长远,提前布局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清华大学的刘建国教授的发言主题为:面向碳中和的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在此主题之下,刘建国教授讲解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上的我国三种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与碳排放、碳中和的关系。刘教授指出在传统的填埋模式整治中,填埋气的再利用具有极大的减排潜质;现有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之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优势巨大,但仅限于能量流的优势,物质流仍有薄弱之处;两网融合是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必然走向,在物质流与能量流上达成双赢。推进“两网融合”可显著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综合环境绩效。深高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史朋亮发言主题为:垃圾分类政策下厨余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史院长提出,全量厌氧是有机垃圾处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装备高端化,工艺简单化”是“全量厌氧”的突破,是新形势下有机垃圾处理的一个核心要求:鼓励源头垃圾分类,但终端处理的成功不能依赖于前端分类的绝对精细化,适应当下垃圾分类现状和国内饮食习惯的全量厌氧技术足够弥补前端分类的不足,完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的。他主要从源头分类成本、中转运输成本、厌氧发酵成本、尾渣处理成本等方面展开厨余垃圾成本链分析,阐述了全量厌氧的重要意义。扬州市广陵区城市管理局的殷慧梅副局长向大家分享了垃圾分类治理的“广陵实践”。扬州市广陵区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可总结为“三给引导、三化推动、三端发力”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广陵区率先实现了扬州市垃圾分类市场化全覆盖。三给引导即为给政策、给项目、给保障,对垃圾分类工作打出治理保障“组合拳”; 三化推动指垃圾分类全域化覆盖、治理管理网格化、居民参与智慧化,实现垃圾分类多元联动开辟全民参与“新路径”;三端发力指攻源头——有效引导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精准投放、理中流——建立健全与前端分类无缝衔接的收运体系、建下游——推动市场化合作,建设末端处置设施。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发表了题为“碳减排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发展展望”主题发言。徐工指出,生活垃圾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3-5%,甲烷是主要贡献者,消减甲烷排放、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是主要途径。国内生活垃圾填埋量从2017年开始下降,2019年焚烧量超过填埋量,预计2022年前后填埋场甲烷排放达到峰值。通过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的对比,徐工针对如何减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高价值的可回收物回收,如金属、废纸等,减碳效果显著。考虑到甲烷泄漏因素,相比填埋处理,生物质垃圾厌氧并无减碳效果。而垃圾焚烧大势所趋,不仅大城市都在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建设美丽中国,村镇垃圾也需要适度集中,通过现代化焚烧处理来解决。最后,他提出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通过CCS技术可以成为负碳技术”。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戚亮的发言主题为:建设智慧化工厂,开启工业4.0新局面。戚总工从浙能锦江环境自身出发,围绕政府宏观政策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垃圾焚烧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他认为垃圾焚烧产业也已形成规模,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具备向智能化迈进的条件。以浙能锦江为例,环境数字化探索工作,开展如下:智能行车、锅炉AI智能控制、垃圾智能分选及智能管控中心。智慧化工厂不仅局限于单一工厂的智慧化,应形成全产业链智能化产业园模式。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洪权以“垃圾分类等背景下对垃圾焚烧的思考”为主题从垃圾焚烧发展的三个热点(垃圾分类、“碳中和”和国补退坡)、垃圾分类给上海市带来的变化以及展望和思考(后分类和退补时代的应对、企业参与“碳中和”的困境和“碳中和”的价值挖掘)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他提出垃圾分类成为新国策后实效显著,分类垃圾特性变化明显,这势必对老旧焚烧厂在焚烧的稳定性和污染控制上有了新的挑战,从长期来看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和必要技改。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副总裁周俊的发言主题为:打造生态型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周总从环保产业的演变展开,提出垃圾焚烧行业4.0时代——“生态产业链时代”,即单体作战、低效运营已无法满足现状,未来发展格局将趋向于多头、透明、共享、高质、良币驱逐劣币。他认为新生态下的焚烧发电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三方面:①边界延伸:污泥掺烧和干化处置、餐厨及厨余协同处置、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协同处置、北方区域余热利用;②提质增效:全厂效率协同、热效率、入炉吨发、堆焊防腐等方面高参数运行、智慧电厂、全生命周期服务;③创新发展:高热值水冷焚烧炉、危废等离子熔融。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有机固废专业委员会主任任连海先生分享了“垃圾分类及厨余垃圾主流处理技术”。任教授通过对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在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创新应用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好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压榨脱水焚烧技术、饲喂小动物技术、就地处理(分布式处理)技术等技术路线,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垃圾处理行业的主旋律之一,行业同仁、企业要紧跟趋势,做出应有探索和贡献。厨余垃圾是在垃圾分类后有机固废的最主要成分,而且也是生活垃圾有机碳最主要的载体,厨余垃圾有机碳处理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江南大学的阮文权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与示范。阮文权教授以上海老港、上海黎明两个厨余垃圾处理厂案例引入了城市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这一概念,而微生物处理技术是有机废弃物处置的核心技术。对于有机废弃物的重要组成——厨余垃圾,精细化分质分选可极大程度提高其可资源化程度。经过精细化分选后,有机固渣的资源化可进行微生物培养,蝇蛆、黑水虻养殖,氨基酸液制备,有机肥料生产等。生物质废弃物与生态农业循环是城市的静脉与动脉产业,青山湾农场是固渣资源化农业实践案例,即为利用黑水虻降解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水虻虫体蛋白。通过昆虫不同生长阶段的梯级利用实现高值水产、畜禽等农产品的生产,构建循环式、封闭式和无污染式农业产业园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元晖介绍了厨余垃圾好氧+厌氧综合利用模式。他提出厨余垃圾是最优质的有机质资源,嘉博文采用专用的复合微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技术--好氧发酵与厌氧产沼高效有机结合实现物质和能量最大回收,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腐殖酸类土壤调理剂,该技术可实现从餐桌到农田,从废弃物到资源,用碳循环的模式化腐朽为神奇。该工艺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在目前国内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中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环联发展至今,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众多支持者的信任与鼓励、相知相伴与相扶相携。中国环联团队对一直以来默默支持环联发展的各位朋友和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中国环联愿意同广大环保人士一道不忘初心,抱团发展,苦练内功,携手前行,共同成为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担当,创造中国环保事业的奇迹。